首页 党建头条 党建要闻 公示公告 党建工作 干部工作 公务员工作 人才工作 自身建设 远程教育 资料下载 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人才引领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
张玉洁
2015-02-09 09:2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15-02-09 09:21:00

  历经一年酝酿,自治区近日出台被称为“历年来政策支持力度最大、支持范围最广、含金量最高的人才发展纲领”,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人才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力求实现——
 

  核心阅读 

  自2015年起,自治区本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在原每年5000万元基础上新增9900万元,增幅近200%;推动人才与产业和技术融合发展,到2020年开发建设200个左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破解重点产业无配套人才供给矛盾,建设15个左右优势产业“人才高地”……近日,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战略目标,抓好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宁夏为何如此下大力气推进人才工作,又如何大刀阔斧创新人才机制体制,让人才不再“东南飞”?带着疑问,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张玉洁

  问:宁夏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一个意见? 

  :目前,全区人才总量6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个百分点,存在着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的问题。

  出台这样的一个意见,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回应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愿望的需要。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业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只有依靠人才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当前我区工业还存在粗放式发展、资源消耗高,农业虽然有特色,但农业增收、增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也比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以人才和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需要通过人才政策的创新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改进人才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现在,我们人才使用中的一些条条框框束缚较多,特别是人才评价、激励、使用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现象挫伤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必须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问:《意见》与以往出台的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意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明确提出要以人才来支撑产业和技术发展的目标,围绕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来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实现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系统全面,涵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各环节。三是创新性强,提出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提出了推行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在产业和民生等重点领域职称评审中实行“凡晋必下”制度等政策措施,比以往政策更具突破性和吸引力。

  问:人才流失是包括宁夏在内的欠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造成“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意见》有没有相关的应对措施? 

  答:为了能把人才培养好、留下来,《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开辟人才成长成才新通道。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领军人才。重视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今后5年,从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选拔100名左右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0名左右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00名左右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二是创新人才激励。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且经批准的前提下在职创业,收入归个人所有。允许部分事业单位技术人才可兼职兼薪、多点执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活动。鼓励科技人才创办、领办、合办科技型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及团队参与发明成果收益分配,科技创新人才在宁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个人。

  问:《意见》强调发挥企业在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有哪些激励措施? 

  答:一是鼓励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自治区财政按平台建设年度投入给予50%的奖励,单个平台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00万元。二是鼓励企业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校企互动,推行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相互之间联合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三是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允许企业以智力支出作为技术开发费投入,对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可列入生产成本核算。

  问:职称评审是广大人才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在在职称评审中还普遍存在考英语、唯论文等“一刀切”的指标,不利于调动基层和科研一线人才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意见》在这方面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机制。

  在产业和民生等重点领域实行“凡晋必下”制度,晋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必须有在县级以下对口专业岗位服务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对科研成果、社会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晋升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对引进的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不受职称等级、任职年限限制,根据其能力水平、业绩贡献等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同时,还增加基层一线中高级职称比例,对长期在县级以下单位工作,技术过硬、业绩突出、人品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乡镇以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对论文、外语、计算机可不作硬性要求,重点考评其实践能力、科技成果和履职情况。

  问:目前,人才合理流动的渠道还不顺畅,《意见》在促进人才流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意见》鼓励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专家到基层设立科研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自治区连续3年给予每年10万元的专项经费资助。对县以上(不含县级)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奖励,经费由人员所在单位本级财政保障。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山区9县(区)基层人才特别招录机制,县及县以下机关录用公务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减少专业限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可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和招聘条件。

  《意见》五大看点 

  

 

  

 

  

 

  

 

  

 

【编辑】: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Copyright 2007 All Reserved  ICP号:宁ICP备09000133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康平路1号  邮编:750066
宁夏新闻网技术支持公网安备64010402000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