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铜峡市围绕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等突出问题,聚焦“学、谋、引、育、用”五个方面,以更优的政策、更活的机制、更好的环境,着力集聚和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
重心聚在“学”上,在学习宣传人才政策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论述、自治区和吴忠市人才政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将每年3月定为“人才政策学习宣传月”,以社区“联合党委”、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组织全市各部门(单位)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八进”活动,做到园区、企业、机关、农村、社区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全覆盖。
重力用在“谋”上,在推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人才工作的基本遵循,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对人才引进、创新激励和创业扶持等政策进行优化调整、统筹整合。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抓好“优质大米、酿酒葡萄、电子商务、制造、旅游”五大产业高地人才领域发展规划落实。巩固提升顺宝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塞外香公司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带动有条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科研平台。
重点盯在“引”上,在谋划实施人才项目上下功夫。推行“人才+项目”“人才+课题”等模式,组织实施好优质大米产业人才高地建设、葡萄酒产业区域特色人才建设等4个重点特色人才项目实施。与南开大学联合开展工业经济调研、建设实践基地、旅游产业发展课题研究3个方面的合作。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玉鸽酒庄、皇蔻酒庄产学研基地平台,建设高水平的酿酒葡萄产业“人才工作室”。围绕乡村振兴发展,谋划实施陈袁滩镇螺丝菜人才项目、小坝镇大青葡萄人才项目。
重拍放在“育”上,在集聚和培养优秀人才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领域创新创业,推进以培养名师、名医、非遗传承、文化名家、农技专家、乡土文化、企业领军、农村“两个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八大人才培养工程”,破解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
重音落在“用”上,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完善鼓励人才向艰苦岗位流动的倾斜政策,加大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锻炼培养的力度。探索关心关爱人才机制,建立以能力素质、业绩贡献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着重从政治引领、成长培养、生活保障等方面,为人才提供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服务。